一、登记方式
1. 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,采用科研管理平台系统线上登记、业绩分配。
教师在系统中认领、填写和修改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,上传佐证材料扫描件,自主分配业绩比例;学院进行审核认定;科技处进行复核并测算科研业绩。
(1)科研管理平台系统网址:http://10.50.3.2:8080/cdxxgcdx3.0-h/。需使用本人的学校网络存储账户登录,个别未开通网络存储的请试用工资号账户登录,如无法登录请在成信科研QQ群留言或联系科技处。
(2)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登录说明:
网络存储密码设置。https://xxzx.cuit.edu.cn/info/1010/1072.htm;
校外使用需VPN客户端登录。SSLVPN客户端操作说明https://xxzx.cuit.edu.cn/info/1013/1580.htm。
2.跨学院业绩分配,教师填写《科研工作量测算及分配表》(附件1),由学院汇总填写并提交科技处。
请注意:涉及转出、转入的双方学院都应提交此表,否则将不予统计;不接收教师个人提交表格。
3.因疫情防控影响,本次登记暂不收取有关佐证材料的纸质版,将后续另行通知提交。
二、时间安排
时 间 |
工 作 |
内 容 |
12月22日 -12月26日 |
教师填报信息; 学院审核认定。 (行政教辅部门教师的成果应交归属学院。离退休教师的成果可交给原学院,也可交离退休处到科技处审核。) |
1.教师在系统中认领、填写和修改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,上传佐证材料扫描件;填写《科研工作量测算及分配表》(附件1)提交给学院; 2.学院审核教师登记成果信息,按照《科研业绩分类认定参考目录(试行)》(附件2)、《科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》(附件 3)要求进行成果分类分级的认定。 说明:(1)已按照项目登记信息进行录入,系统已有数据截至12月12日,请补充完善。科研项目以在科技处登记(审批表、合同),经费以在计财系统入账(提交审批表及合同到计财处)为准,请在12月23日前办理完成到校暂存款的入账手续。 (2)2022年到校经费经本次登记认定后,超出学院测算任务之外的经费部分将记入2023年到校缴费。 (3)佐证材料电子版格式:jpg或pdf格式,建议采用原件扫描而非拍照方式(论文可直接上传发表电子版文档);电子文档应命名为:“学院名-教师名-成果编号(如无则不填)-成果分类(例:大气科学学院-某某某-2022HJ001-获奖)。 (4)《科研工作量测算及分配表》(附件3,有分配给本人以外的科研工作量需填写此表,跨学院的须提交各单位审核)。 |
12月27日 -12月30日 |
科技处复核; 各学院进行院内公示。 |
1.各学院进行院内公示成果登记审核结果,以及《科研工作量测算及分配表》跨学院业绩信息; 2.教师补充、修改的科研成果登记信息,提交学院审核。 3.学院汇总本单位登记异议及补充情况,提交科技处复核。 |
01月03日 -01月06日 |
科研业绩考核 |
1.教师核对已登记科研业绩的考核计分情况; 2.学院汇总本单位登记异议及补充情况,提交科技处复核。 |
01月07日 -01月09日 |
完成考核 |
1.科技处与学院完成信息复核; 2.科技处提交考核信息给人事处。 |
三、工作要求
1.教师应真实、完整提供本人科研成果登记信息及佐证材料。如有学术不端问题,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。
2.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科研成果登记工作,确保数据真实、完整、规范、准确,对本学院科研成果进行公示,如有弄虚作假、违规违纪者,应立即撤销相关成果。
四、科研成果有关说明
1.科研成果应以“成都信息工程大学”为主要完成单位、我校教师或学生为主要完成作者的成果,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获奖及申报、科研项目及经费、论文、著作、专利、评价、学科建设、学术活动等,成果分类详见《科研业绩分类认定参考目录(试行)》(附件2)、《科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》(附件 3)。
另外包括:(1)博士毕业来校工作申报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在攻读硕士、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;(2)外单位来校工作人员在其他单位任现职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;(3)我校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期间取得(任现职以来)的以在读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科研成果。
2.登记本自然年(2022年1月1日-12月31日)期间产生的成果。往年已登记过的、或发表时间已超过1年(2021年1月1日以前产生、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参加2021年度登记)的成果不再进行登记;至登记工作截止时间因佐证材料原因未通过审核的成果,可纳入下一年度进行登记。
3.每项成果只登记一次,一般由该成果完成人中排名最前的我校教师负责登记,并将相关佐证材料交成果归属学院审核;其余完成人可在系统中进行查询核对,不能再次重复登记。
4.科研工作量分配表由成果完成人中排名最前的我校教师负责填写,应按照成果完成人信息、已在科技处登记信息(如《科研项目审批表》)进行填写、分配,原则上不能新增人员,应由教师签字、学院盖章。工作量一经学院审核即不可再更改,将作为教师、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依据。离退休教师的成果按归属学院登记,可计算到在职参与人员。
5. 待提交的纸质材料主要包括:科研获奖证书(单位及个人,如单位证书在科技处则不需提交)、论文(仅提交补充或修改信息的)、著作、专利/标准/软著/版样证书(如为电子证书则只需上传电子版)、科研平台批文(如批文在科技处则不需提交)、成果评价证书、成果采用/批示(如无原件则只需上传电子版)、举办国际/国内学术会议通告(及学校网站新闻等宣传,可仅上传电子版)等。
登记成果的原件提交学院汇总后由科技处存档,教师可到科技处或学校档案室查询;论文原件由学院审核后退回,由教师自行保管。
五、登记信息有关说明
1.科研项目以在科技处登记办理的审批表和合同为准,不需再提交纸质材料;科研经费到账以计财系统中数据为准,经费到校时间截至12月30日,请在12月23日前办理完成领款手续,如当年未领取则不纳入本年度计算奖励、工作量。
2.论文以提供SCI、EI、CNKI等数据库(到学校图书馆网站数据库查询)的电子件为佳,如无则需提供期刊原件、电子刊光盘等佐证材料,由学院审核后退回。论文如出现中英文同名的刊物,需提供对应语言刊物的刊号,如一篇论文有中英文两个版本,需注明为同一项成果。
CNKI的出版物检索(http://navi.cnki.net/knavi)的“评价信息”可查看刊物是否为CSSCI、北图核心期刊等信息。
3.著作参编字数的测算:著作注明个人参编页数的,参编字数=(全书字数/全书页数)×个人参编页数; 著作未注明个人参编页数的,参编字数=全书字数/全书参编人数; 纯英文著作的,按相同篇幅字号中文书查出字数后乘以70%; 中英混编著作的,按相同篇幅字号中文书查出字数后乘以85%。
4.成果信息应按顺序填写完整,如完成人(作者)信息应包括校内外、教师学生等所有完成作者,完成单位信息应包括所有单位(如无学校署名,请注明“无本单位署名”)。
5.成果佐证材料电子版要求。主要包括获奖证书、评价(登记)证书、专利授权证书、论文检索网页图片(或文件)、论文期刊电子版(如cnki等期刊库的pdf、SCI检索页截图)、著作封面(及作者名字页、出版信息页、封底页等)、学术会议(学校新闻网页图片、邀请函等),以及可佐证成果水平及影响的材料。今后职称评审、绩效考核等工作,将直接调用科研系统保存的成果电子版,为确保上传文件质量,建议使用扫描仪制作高质量PDF扫描件(一般不要超过30M大小),应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拍照方式制作电子版。
(1)科研项目佐证材料:申请书(仅纵向)、立项文件(立项通知、文件,仅纵向)、项目合同(计划任务书、协议书)、技术合同登记表、结题报告书、结项证书(委托单位结题证明材料)、资金到账证明(科研项目审批表、预算/决算表、计财入账单等)等,项目执行到哪个阶段,就提交哪个阶段以及之前材料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相应项目成果(论文、著作、研究报告、专利、获奖等)等分别在系统相应板块登记。
(2)论文佐证材料:论文正文(以CNKI等数据库上下载的电子件为佳),论文在“中国知网”(www.cnki.net)、“万方数据资源系统”(www.wanfangdata.com.cn)、“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”(www.cqvip.com)以及国际有关数据库等主流数据库检索截图、论文所在刊物在中科院分区表、CSSCI、北图核心、CSCD等的刊物情况截图(可提供论文接收、发表两个时间的情况)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
(3)著作佐证材料:著作封面、目录、前言、正文(章节标题,本人撰写内容节选)、后记(能表明本人参与程度)、封底,检索页面[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(https://pdc.capub.cn/)]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
(4)咨询报告佐证材料:成果全文PDF件,领导批示或采纳应用证明原件扫描件(PDF版)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
(5)获奖佐证材料:获奖证书,如证书还未正式发放可暂上传获奖文件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
(6)专利佐证材料:授权专利、软著、电路等的版权页,法律状态有效证明(如国家专利查询系统、软著版权查询系统、CNKI查询结果等截图)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
(7)成果转移转化佐证材料:成果转移转化合同(含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已登记的各技术合同),科技成果评估或评价报告,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财务证明资料,合并为一个PDF提交。
6.以下情况不予登记:不具有学术性或学术价值的文章、书籍(包括报纸访谈、会议综述、通讯报道、股市评论、知识介绍、试题分析、人物介绍、普及性出版物和一般性工具书等);在非正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未经正式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集、习题集;尚未正式刊发、出版的成果;非科研类型的或不是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颁发的获奖。
六、联系方式
学院 |
科研秘书/审核员 |
办公电话 |
科技处 |
田老师、胡老师 |
85966478、85968708 |
大气科学学院 |
彭老师 |
85966389 |
电子工程学院 |
赵老师 |
13568905008 |
工程实践中心 |
陆老师 |
85966010 |
管理学院 |
龙老师 |
84833031 |
光电工程学院 |
李老师 |
85966385 |
计算机学院 |
廖老师 |
85966901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阳老师 |
85966229 |
区块链产业学院 |
徐老师 |
85723220 |
软件工程学院 |
王老师 |
85966923 |
体育部 |
谢老师 |
18980485012 |
通信工程学院 |
唐老师 |
85966249 |
统计学院 |
刘老师 |
84833882 |
外国语学院 |
赵老师 |
85813685 |
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|
吴老师 |
85966648 |
文化艺术学院 |
李老师 |
84831545 |
物流学院 |
王老师 |
84832031 |
应用数学学院 |
冀老师 |
85966348 |
资源环境学院 |
张老师 |
85966941 |
自动化学院 |
张老师 |
85966915 |
网上咨询:成信科研QQ群107868841。
材料提交:科技处521室,kjc@cuit.edu.c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