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网讯】9月17日,第4届中国—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,本届论坛以“数智赋能气象合作 早期预警普惠民生”为主题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曹晓钟、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、WMO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办公室主任本·丘吉尔、文莱气象局局长罗基娅·安加斯、马来西亚气象局局长莫哈德·希沙姆·阿尼普、越南气象和水文局局长阮尚贤、老挝气象和水文局局长维拉萨克·尊达拉、WMO柬埔寨常任代表塞斯·万那雷思出席。学校副校长舒红平应邀出席本次论坛。

开幕式现场
论坛由中国气象局、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、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与培训中心、中国气象学会联合主办,来自中国和文莱、柬埔寨、老挝、越南、泰国、缅甸、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各国气象水文部门,以及世界气象组织(WMO)和相关高校、企业、科研机构的决策者、专家学者参加论坛。论坛采用“高层会议+学术交流+展览展示”三维协同模式,设置了特邀报告会、圆桌会议、主题沙龙、参观考察等多项活动。论坛期间,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启动了“中国—东盟气象AI模型应用联合创新行动”,围绕联合创新、融通数据、同育英才、共筑家园四个方面,推动区域气象数智化转型。该行动旨在构建“中国—东盟气象之家”合作平台,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流机制。
曹晓钟表示,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携手各国推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,依托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“妈祖(MAZU)”,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深化AI技术应用合作、加强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、促进标准规范互联互通、扩大专业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,携手提升区域早期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,为共建“五大家园”、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论坛期间,中国气象局发布《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数据集》,这是中国气候数据产品首次向国际共享。该数据集包括全球地面数据集、全球高空数据集、全球格点重建数据集、中国气象局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1.5版、风云气象卫星多星融合陆面与长波辐射数据集和海洋数据集等6类数据,进一步提升中国气象数据的全球服务能力。
自2016年首届论坛通过《中国—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》以来,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早期预警、监测预报、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,双方合作从“深化”迈向“提质”的新阶段。本届论坛不仅推动了气象AI技术的区域合作,还在数据共享、预警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,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气象力量。